科研突围指南:真科研or形式主义?

科研突围指南:真科研or形式主义?

微信公众号:AI立智纪元
2025-04-10 / 0 评论 / 35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04月11日,已超过8天没有更新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
写这篇的目的感觉自己微信公众号被限流了,
科研是别人的奶酪!
以前阅读量有几万的,现在不过千。但是还是想发出来。
在公众号上面是不能发,在我自己的网站应该没事吧。

2025-04-10 23:57:00 星期四

m9bl2ubc.png

首先,我自认为不属于科研圈,因为我没有制造学术垃圾,也没有水论文,没有马上失业也是领导关照。每个人对于科研都有自己的看法,我也并没有闲着,只是想做真研究,研究如何能让学生看的懂,随时学,学的明白,研究的怎么能帮到更多像我这样出身,农村走出来上学的孩子。内卷的环境很难培养纯粹的人,大家都为了帽子你争我抢,头破血流。大圈子小圈子,山头林立。想要活下来,就要彻底黑化。

m9bj58kz.png

当然读博也不再是为了在自己有兴趣去做研究,大多是为了刷个学历,混个好点的活儿,找个好点的工作,或者说,只要给他那张纸,其实不去读书马上拿个证他也乐意。中国科研圈子就像全民参与的富土康,我们用着全球1%的经费投入,卷出了30%的论文产量,这是很吓人的,前段时间看一个新闻说,一个高中生都在跟着某团队水论文。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也曾被酸儒问到,先生治何经典,就如现在某人问你,你发了几篇核心一样。实话实说,博士产出的90%的论文都是为了毕业,其实没有任何学术价值,那本科生写的论文,也顶多是科研数据被盗去的时候起到迷惑敌国的作用,人家肯定看不懂这写的什么东西。所以说,我们到底是不是‘学术强国’? 是也不是。虽然遥遥领先被我们张口就来,但是把一篇文章拆成几篇,再把数据揉碎了,喂给不同期刊的不在少数吧。水论文自然要跟当下热点,比如自己明明就AI毛也不懂,为了好发,我自然要化身AI专家。今天追 AI ,明天蹭量子,选题像极了直播间抢购 ——"家人们!Nature 爆款选题3、2、1上链接!"

m9bj65ga.png

如果靠研究 "古代蟋蟀叫对哲学的影响" 拿国基,那是不是一件很扯蛋的事。论文是所谓的42号钢筋拌意大利面出来的那种。为赋新词必须强说愁。最魔幻的是搞原创的老师却成了“科研圈five”。毕竟在现在行规则下,你做出了什么样的教学创新,都不如拆十篇论文来的香。前者穷其一生可能没有收获,后者靠垃圾水文三年喜提“副叫兽”。作为科研牛马的你可能有不同意见,你白天是不是当会计做预算,晚上变身秘书写报告,周末客串导游接领导。要说科研,那是开会间隙摸鱼完成的。项目书要求8000字,你得写8万,比《三国演义》都要厚才行。结题报告比成果还多,话说你那个成果是不是造的,你自己最清楚喽。还要不断的虚伪地给自己扣帽子,明明出国去旅游一圈,非得说是海外留学归来。从“青椒”到“长江学者”,不整全“四青”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过学术界的。至于经费,报销单上是有的,会务费里找不到!!!

m9c10tn6.png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在这个充满人情事故的圈子里,“师承”远比能力重要的多!你真以为自己强就行?那只是前提条件。大佬们掌控期刊、项目、评奖的生杀大权,年轻人想出头?先学林教头纳了 "投名状" 再说。一边痛骂 "西方学术霸权",一边把发 CNS 当终极 KPI,要是发了篇Nature那就又不得了了,到处官宣,典型的 "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"。

m9c11uuh.png

导师抢一作让你懂事,没导师你发的出得来么。至于数据不足,造呗,不过是技术性调整罢了...........还有人认为发中文核心的是 "土鳖",发 SCI 的是 "海归预备役",发 CNS 的直接封神,关键你要看你导师有什么资源难道靠你那三脚喵的功夫啊。当然也可能有连知网都没有上去过的PhD。如果想要在你的科研生活中屹立不倒怎么办?
三个建议:

  1. 保持好奇心与专注度
  2. 构建良好的学术网路
  3. 培养坚韧的心理素质
  • 要改变,要适应,光羡慕别人有什么用,我们要变得比他们更狠更有钱

m9bj6y68.png

公众号关注者大部分为IT技术者+交易者,应该没人会看科研圈子的事。

至于本文的写作目的,只是希望大家做点实事,切实的为人民服务,或者为人民的孩子服务,不要急功近利,用心做真科研。用心教学,让咱老百姓的孩子们最终受益。

m9c138aq.png

崇拜那些真学者、大先生和敢讲真话的人!
(本文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实属巧合)
配图出处:周志华老师2007年9月分享的PPT <<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>>

3

评论 (0)

取消